当前位置 : 首页>教育成果>德育之窗

孩子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

发布时间 : 2020-06-15 09:56

来源 :

 

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在这个特殊的时期,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走出心理困惑,陪伴他们更好成长?

今天,让我们跟随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攸佳宁教授的脚步,了解如何对孩子的心理危机进行识别和干预。

 

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攸佳宁教授主讲微课:

《孩子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》

(视频来源:广东教育)

↓↓↓

 

 

孩子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,家长们要做到以下4点:


第一:明确家长是孩子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

 

对于第一点,很多家长都会提出疑问:道理都懂,但为什么落实不到行动?那是因为:

  1. 没有真正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
  2. 不愿意承认,不敢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
  3. 自己工作太忙,压力太大,心有余而力不足

 

针对上述三个问题,引发了如下讨论:

 

孩子的心理健康真的那么重要吗?

当然重要。

  1.心理素质是良好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。

  2.父母是塑造孩子良好心理品质最关键的人。

有的家长可能会问:我小时候父母也经常打骂我,我现在不是也好好的吗?

  时代不同了,社会环境导致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。

有心理问题是一件羞耻的事吗?

当然不是。

心理问题实际上是大脑中一些神经核团、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系统、功能失调所带来的。

工作太忙没时间关心孩子怎么办?

  1.孩子不需要太多的时间,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。

  2.家长也可以跟孩子聊聊自己工作的压力,让他们明白责任的意义。

 

第二:理解孩子(尤其是青春期)的心理特点


青春期孩子有如下6个心理特点:

  1. 要求独立
  2. 渴望关注
  3. 自尊心强
  4. 责任感差
  5. 缺乏辨别力
  6. 容易冲动

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,精准识别孩子在不同时期可能遇到的心理危机,并进行干预。

 

第三:留意孩子释放的寻求关注的信号


孩子在遇到心理危机时,会发出如下信号:

  1. 明确表达自杀念头
  2. 出现自残行为
  3. 每天长时间刷手机,睡眠严重不足
  4. 长期心情郁闷,对什么都不感兴趣
  5. 经常旷课,不交作业
  6. 情绪激动,与家长发生剧烈争吵

 

第四:察觉到信号后,知道自己该怎么做


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危机信号后,家长应该怎么办?分两步走:

 

心理危机的处理

当孩子明确表达自杀念头或出现自残行为时,家长应:

  1. 不要以为孩子只是说说,不会真的那么做
  2. 向孩子表达关心,询问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念头,不要忌讳谈论自杀
  3. 告知学校老师
  4. 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并遵医嘱
  5. 确保家中设施安全
  6. 尽可能陪伴孩子
  7. 避免向孩子施压,保持和谐亲子关系

 

心理素质的建立

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:

  • 每天长时间刷手机,睡眠严重不足
  • 长期心情郁闷,对什么都不感兴趣
  • 情绪激动,与家长发生剧烈争吵

家长应该:

  1. 告知学校老师
  2. 有需要时配合学校老师的家访和对孩子的心理辅导
  3. 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遇到的具体困难,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